公证相伴 晚年无忧
    南京公证处2019年第一期公证大讲堂

    我们在日常办理公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当事人都是在两位老人中去世一位以后才考虑办遗嘱,关心自己的晚年生活。至于拖拉的原因有很多,有的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办了晦气;有的觉得孩子们关系融洽,没有必要办;有的觉得子女对自己很关心,办不办无所谓。但是等到发生脑梗、中风等疾病后,说不了话、写不了字,想办也办不了,很多人都说后悔,但又没有后悔药可吃。2019年1月16日,南京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高畅为老年人开讲一期内容丰富,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公证大课堂。介绍了遗嘱、意定监护协议、生前预嘱、公证机构担任遗嘱执行人、老年再婚夫妻财产约定等多样公证服务。


    一、遗嘱

    遗嘱,就是对人去世以后财产的一个安排,人去世才生效,不去世不生效,在世时随时可以改。遗嘱公证能够直接、明确的确定继承人,既免去了证明“我妈是我妈”、“我爸是我爸”等繁琐又复杂的过程,也可以避免继承人因为遗产而发生纠纷。

    除了通过公证遗嘱将房产过户给子女的方式外,还包括买卖过户、赠与过户、法定继承过户等,其中各有各的优势和利弊,可参考如下表格:

    表格01.png


    老年人留下遗嘱,建议到公证处办理。老年人毕竟不是专业的法律人士,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无法实现自己预定的想法,反而会给自己及家庭成员带来极大的困扰,最高法院发布的大数据称60%的自书代书遗嘱被认定无效。现在江苏省司法厅对于老年人办理遗嘱公证是有惠民政策的:

    表格02.png


    二、意定监护

    养老一直是个大问题,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大问题,如何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困扰着很多中国老人。

    意定监护的最大特点是尊重被监护人的意愿,无论是监护人的选任,还是监护事项的委托,均应由你自己决定的。

    设定意定监护人,并不免除子女的法定赡养义务,只是意定监护人在监护事项上具有更高的决定权,并不是由意定监护人负责赡养。另外,意定监护人可以监督子女在被监护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赡养义务的履行。

     建议“独居空巢老人”“子女虽多,不是个个孝顺的老人”“想有尊严的走完最后一程的老人”三类老人可以考虑意定监护。


    三、生前预嘱

    最近,著名作家琼瑶与其爱人平鑫涛的爱情故事最近又一次被媒体挖出来报道,原来平鑫涛身体抱恙,失智了,已经到了无法行动只能在医院病床上度日的情况,琼瑶还因是否给失智丈夫平鑫涛插管与三名继子女发生争执,把自己的家庭通过“琼瑶剧”的方式播报在大众面前,一时之间也是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尽管最后琼瑶还是同意让平鑫涛插了鼻胃管,但琼瑶本人在之后的时间里,无论是发长文还是接受采访,都展现出了对这件事最终结果的介怀。

    由于平鑫涛自己生前没有表达过自己是否接受维生治疗,即在自己病危时采用何种治疗方案。如果平鑫涛自己有做出决定的话,上述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预嘱人通过公证的方式郑重的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末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既避免了家人为自己的治疗方案产生矛盾,也能保障自己顺心如意地走完人生最后一公里。目前,南京公证处已经办理了多份生前预嘱公证。


    四、公证机构担任遗嘱执行人公证

    法律上规定,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是监护人,可以卖掉孩子名下的财产。李太太70多岁,名下有一套房子,四个子女都已成年,她想把这套房子留给未成年的孙子,但她的小儿子好赌,外面负债累累。李太太担心,万一自己去世后房子想把房产留给孩子,又怕孩子的父亲把房子卖掉,这时候李太太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李太太可以要求公证处担任遗嘱执行人。遗嘱执行人,顾名思义,就是执行遗嘱的人。李太太可以要求自己去世后,房子交给公证处进行出租,每个月的租金一部分存在公证处的账户上,一部分打给孩子用于学习生活,孩子有重大花销时,孩子的父亲可以向公证处凭借各种依据实报实销,等孩子满十八周岁了,再把房子过户给孩子,有效避免了李太太一去世,孙子虽然成了房主,被小儿子卖掉的悲剧。


    五、老年再婚夫妻财产约定

    现在,老年人再婚情况的日益普遍,再婚老人个人及婚后共同财产如何分配却越来越成为家庭矛盾的焦点,一桩桩的家庭财产纠纷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再婚家庭对财产处理不慎,那么带来的不是相濡以沫的白头偕老,而是无休止的家庭战争。

    很多老年再婚夫妻都会说,我们结婚的时候就讲好了,我的财产对方的儿女不要,对方的财产我的儿女也不要。但是,我们要提醒老人,口头说的话能有纸面文字的证明效力高吗?所以,我们建议,再婚家庭老人办理2个公证,先办理夫妻财产约定,明确约定双方财产归属,在办一个遗嘱公证,双方实现自己管自己财产、管自己儿女的效果。


    公证寄语:

    1、没十足把握过户完儿女还是一样孝顺的,先办个遗嘱稳定一下“军心”。有很多儿女,希望父母提前把房子过户给自己。然而,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房子是最后的安居之所,而且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最后的一点大额财产也被儿女要走了以后总是没有安全感。但是,很多老人又纠结,自己不处理清楚的话万一去世后自己家也发生遗产纠纷,也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这种情况的老人,可以来公证处办理遗嘱公证。

    2、不要一门心思扑儿女、孙子身上,多考虑自己和老伴。中国父母最考虑儿女过的好不好却很少考虑自己。希望老人能够多考虑自己和万一自己去世后老伴的养老问题,不要“悔之晚矣”。要多考虑哪个儿女最孝顺、能够给老人一个比较幸福的晚年。

    3、建立财产清单的习惯,并且定期更新。有很多老人为了参加优惠活动,就这开张银行卡,存个几千,那开张银行卡存个几万。然而,如果老人没来及交代突然去世了,儿女查找银行就要跑死了。银行是不会知道存款人去世的,即便知道,也不会联系存款人的子女的——也根本联系不上。要知道,银行是有很多僵尸存款的。所以,我建议老人建立财产清单的习惯,除了日常琐碎账务以外,记录一下自己的大额存款或者在哪些银行开过户,以防万一。

    4、多沟通、多交流,预防“老年痴呆”,特别是出现耳聋情况的,要积极佩戴助听器。很多老人痴呆是从年纪大耳聋后开始的,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耳聋,不肯带助听器,转而要求老伴、子女大声讲话。时间久了,其他人只挑重要的事情大声告诉耳聋的老人,不再与老人闲聊,老人失去了听和吸收的过程,慢慢固化了自己的思维,对很多新事物就无法理解了,最终出现老年痴呆的现象。


    来源:家事法律服务中心  高畅

    发布时间:2019-01-21 16:42:37